江蘇更高固節能建材有限公司
聯系人:周先生
電話:0512-67236863
網址:www.draftbook.net
地址:蘇州市工業園區攬勝路9號
蘇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6月7日,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蘇州市住宅品質提升設計指引(試行)》,提出:7月15日后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項目,住宅應優先采用外墻保溫一體化系統;如采用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應在設計方案綠色建筑設計審查階段同步組織專項評審。
原文如下: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關于印發《蘇州市住宅品質提升設計指引(試行)》的通知
蘇住建設〔2021〕10號
各市、區住建局(委),蘇州工業園區規建委;各施工圖審查機構,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提升我市住宅建設品質,建設功能完善、綠色宜居、健康安全的高品質住宅,結合我市實際,編制《蘇州市住宅品質提升設計指引(試行)》(見附件),現予印發,凡2021年7月15日后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項目均執行本文件。請各地建設主管部門、各施工圖審查機構認真貫徹執行。
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1年6月7日
關于蘇州市住宅品質提升設計指引(試行)
一.總則
1.1 本指引涵蓋了建筑、結構、給排水、電氣、暖通五個專業。
1.2 本指引作為提升住宅工程設計品質的主要措施,供相關單位在從事住宅工程建設時使用。
1.3 除本指引中所涉及的內容外,尚應符合現行《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GB50352、《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江蘇省《住宅設計標準》、《住宅工程質量通病控制標準》等相關規范、標準。
二.建筑專業
2.1 住宅基本要求
2.1.1住宅層高不應小于3.0m。
2.1.2每套住宅應至少設置1間雙人臥室或兼起居的臥室。
2.1.3住宅中“書房”等類似功能名稱的房間,應視同于臥室,不得緊鄰電梯布置。
電梯與臥室功能房間之間即使采用了復合墻體(雙墻)、壁柜、壁櫥等措施,仍不應緊鄰布置。住宅分戶墻基層墻體厚度不小于250mm。
2.1.4設置兩個及以上衛生間的戶型,其中一個衛生間應能設置浴缸。衛生間不應布置在下層住戶的更衣室、衣帽間等臥室相關功能房間上部。
2.1.5住宅外墻應采取墻面整體防水措施;當住宅衛生間采用輕質隔墻(墻板)時,內墻面應采取整體防水措施;住宅陽臺頂棚應設防水層。
2.1.6住宅應優先采用外墻保溫一體化系統;如采用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應在設計方案綠色建筑設計審查階段同步組織專項評審。
2.2 車庫
2.2.1汽車庫內停放小型機動車車位尺寸垂直式停車時不應小于2.5m×5.3m(W×D)。
2.2.2住宅小區汽車庫內部車道宜為環形車道。當必須設置盡端式車道時,車道長度不應大于30m,且盡端處停車位應預留回轉空間。
2.2.3當住宅地下室功能為汽車庫時,住宅各單元的地下電梯廳建筑標高宜與地下車庫層標高一致。當條件限制確有高差時,高度不應大于300mm,且應用坡度不大于1:12的無障礙坡道連接。
2.2.4地下非機動車庫應按照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要求進行設計。
2.2.5電動汽車停車場(庫)設計應符合國家及省市相關設計規范、文件要求。土建應100%預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安裝條件。地面車位應優先布置車輛充電設施。
2.2.6汽車庫地坪應優先采用減少車輛胎噪、防止地坪打滑的有效措施。
三.結構專業
3.1住宅結構設計應根據結構布置實際情況,對薄弱部位采取可靠的加強措施,必要時進行性能化設計,對關鍵部位提高抗震性能目標。
3.2住宅剪力墻的厚度不應小于200mm,豎向鋼筋直徑不應小于10mm。
高層外圍剪力墻的水平及豎向分布筋的配筋率均不應小于0.25%,間距均不應大于200mm。剪力墻邊緣構件縱筋間距不應大于200mm,構造邊緣構件外圈應設置封閉箍筋。
3.3住宅樓板按彈性板設計,異形板應采用有限元分析;樓屋面板應雙層雙向通長配筋,配筋率不小于0.2%和45ft/fy中的較大值,通長負筋直徑不小于8mm。屋面板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不小于P6,屋面板鋼筋間距不大于150mm。
3.4廚房、浴廁、陽臺板厚不應小于100mm。飄窗窗臺板板厚不應小于120mm,飄窗窗頂板板厚不應小于100mm。設備平臺板厚不應小于120mm。
3.5淺層土為軟弱土層或新近填土時,對無地下室住宅工程,室內地坪應優先采用地面設置結構梁板的措施,也可采取換填墊層等處理措施。
3.6地下室頂板不應采用無梁樓蓋,并應雙層雙向通長配筋,不小于受彎構件的最小配筋率。有覆土的地下室框架柱較小邊長尺寸不應小于450mm。單層地下室混凝土的抗滲等級不小于P8,兩層及兩層以上地下室混凝土的抗滲等級不小于P10。
3.7地下室底板采用平板式筏基及抗浮板的板厚均不應小于400mm,塔樓范圍外底板每層每方向鋼筋配筋率不小于0.2%和45ft/fy中的較大值。
3.8地下室外墻及頂板裂縫寬度限值,迎水面為0.2mm,非迎水面為0.3mm。地下室外墻鋼筋間距不應大于150mm,各向不小于受彎構件的最小配筋率。
四.給排水專業
4.1高層住宅采用設內天井的連廊戶型時,應在連廊兩側分設水表井。穿越連廊的給水管不得敷設在建筑樓板面層內。
4.2覆土內敷設的一層給水引入管在穿越外墻時應設防水套管,管道入戶應考慮美觀。
4.3民用建筑物內設置的生活給水泵房、消防系統穩壓設備、太陽能集中熱水系統加壓設備不應毗鄰居住用房或在其上層或下層。
4.4住宅廚房廢水和衛生間污水應分別設置單獨的出戶管道;住宅一層用戶應單獨設置出戶管;排水出戶管在穿越外墻時應設防水套管。
4.5連廊式住宅連廊和電梯廳或樓梯間交界處應設置有組織排水,排水管道工程的排水能力不應小于50a重現期的雨水量。住宅普通電梯基坑底部應考慮排水措施。
4.6太陽能熱水系統當輸送熱水溫度超過60℃,不得采用塑料或塑料復合管路,應采用不銹鋼或紫銅管。
4.7太陽能熱水系統應充分考慮保溫、防凍措施。熱水供水側應采用承壓式,優先采用屋面整體式承壓熱水系統;如采用分離式承壓熱水系統或集中分散式熱水系統,應預留設備位置,不應占用南陽臺及室內空間。各戶供至屋面太陽能集熱器的供水管上的控制閥門、電動閥等宜設在套內易于操作的空間。
4.8成品住宅熱水配水點保證出水溫度不低于45度的時間,不應大于15S。
五.電氣專業
5.1住宅入戶大堂應設置緊急救護插座,單獨回路,并應設置顯著標識。住宅入戶大堂或電梯廳應預留信息發布電源插座。電梯轎廂內應預留空調用電電源。
5.2住宅套內配電箱內設置的剩余電流保護斷路器應具有A型剩余電流保護功能。
5.3住宅建筑(包括套內)中明敷的電線電纜及保護管應選用低煙、低毒的阻燃類產品。住宅套內家居配線箱至有線信息網絡插座應采用不低于超五類的網絡通信線,高檔住宅套內宜同管預留通信光纖。
5.4成品住宅套內照明應設置一鍵斷電功能。住宅套內廚房間可燃氣體探測器除滿足就地報警外,并應將報警信號傳送到小區值班室(或消控中心)。
5.5電梯廳應設置滿足人體心理安全感受的照明措施。住宅單體內未設置自熄開關的公共部位照明應采取定時、光敏等自動控制措施或智能控制系統。
5.6小區地面應設置燈光型導視系統,環境照度低時應自動點亮。小區應設置防高空墜物監控系統。
5.7小區應按照不低于30%車位數的比例完成變壓器、低壓開關柜、低壓電纜分支箱、干線電纜及計量電表箱的建設,由電表箱至每一個電動汽車位充電樁的分支電纜應同步安裝到位,電纜應預留足夠長度用于后期接入電動汽車充電樁。
六.暖通專業
6.1成品住宅臥室、起居室、書房室內管道保溫后管底距地面完成面安裝高度不應小于2.35m(不含地送風系統)。住宅公區(門廳、樓梯間前室、合用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地下室大堂等)設備管線底距地面完成面安裝高度不應小于2.45m。
6.2設置在住宅地下室內供平時使用的通風機房,當其上部為居住空間時,應避免直接貼臨,且風機需采取消聲隔震措施,機房、管井也應做隔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