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更高固節能建材有限公司
聯系人:周先生
電話:0512-67236863
網址:www.draftbook.net
地址:蘇州市工業園區攬勝路9號
2021年9月19日,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就《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外墻保溫工程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發布了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原文如下:
為確保外墻保溫工程質量安全,我廳組織起草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外墻保溫工程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
公開征求意見時間自本通告發布之日起至2021年11月5日,凡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文件草案有修改意見的,可以在截止時間之前以郵寄或電子郵件方式告知我廳,逾期反映的,視為無意見。
郵寄地址:武漢市武昌區中南路14號湖北省建設科技與建筑節能辦公室
聯系人:阮帆
郵政編碼:437100
電話號碼:027-87715785
電子郵箱:bkc@hbszjt.net.cn
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21年9月17日
征求意見稿全文:
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外墻保溫工程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各市、州、直管市、神農架林區。ǔ牵┙ň,各有關單位:
外墻保溫是建筑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證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品質起到重要作用。當前,外墻保溫因應用體系不合理、材料質量不過關、過程控制不嚴格,導致保溫層開裂、脫落、鏟除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使用安全和節能效果。為確保外墻保溫工程質量安全,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結合我省建筑節能和外墻保溫技術發展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建筑外墻保溫工程管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嚴格選用外墻保溫系統
外墻保溫系統選用應符合“安全耐久、節能環保、便于施工、美觀實用”的原則,應滿足現行建筑節能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要求。
(一)重點推廣
1.框架結構和短肢剪力墻結構選用高性能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板)自保溫系統或保溫裝飾板外保溫系統。
2.剪力墻結構選用EPS板現澆混凝土外保溫系統 、EPS鋼絲網架板現澆混凝土外保溫系統或保溫裝飾板外保溫系統。
3.裝配式建筑選用高性能蒸壓加氣混凝土塊(板)自保溫系統、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系統或保溫裝飾板外保溫系統。
(二)限制與禁止使用
1.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的可選用薄抹灰外保溫系統。
2.薄抹灰外保溫系統飾面層僅適用于涂料飾面。
3.保溫裝飾板外保溫系統應用高度不應超過100米。
4.外墻內保溫系統僅適用于全裝修建筑,保溫層厚度不應大于40mm。
5.漿料類保溫系統禁止用于外墻保溫工程,用于外墻內保溫工程時,只能在門窗洞口等局部部位使用。
6.外墻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
7.禁止使用離墻干掛外墻保溫系統。
8.禁止采用僅通過粘結錨固方式固定的保溫裝飾板外保溫系統。
(三)其它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建設單位應對采用的保溫系統(包括系統組成材料、構造、施工工藝等)進行專項技術評定,其評定意見應作為設計、施工、監理和驗收依據:
1.選用的外墻保溫系統無相應標準規范的;
2.選用外墻外保溫系統時,應用高度超過100米的;
3.選用的外墻保溫系統超出本部分(一)(二)款規定的。
外墻保溫系統選用應符合《外墻保溫工程技術要點》的要求,具體內容見附件。
二、嚴格落實外墻保溫工程質量責任
(一)建設單位對外墻保溫工程質量承擔首要責任,不得明示或暗示設計單位選用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外墻保溫系統、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單位使用不符合標準規范要求的外墻保溫材料;不得擅自修改審查通過的外墻保溫系統和材料。外墻保溫工程設計變更不得降低標準,并應將變更設計內容送原圖審機構重新審查。嚴格督促設計、圖審、施工、監理、檢測及材料供應單位落實外墻保溫工程質量安全責任。
(二)設計單位對外墻保溫工程承擔設計質量責任,應按相關設計標準規范以及本通知要求對外墻保溫工程進行專項設計,詳細注明外墻保溫系統熱工參數、組成材料性能指標,及構造做法等,其設計深度應符合現行《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規定。設計單位應選用成套定型的外墻保溫系統材料,不得更改系統構造和組成材料,并繪制節點構造詳圖,明確其性能指標,不得設計不符合標準規范及國家明令淘汰的保溫材料和產品。
(三)施工圖審查機構對外墻保溫工程設計質量承擔審查責任,應重點審查外墻保溫系統構造做法(包括粘結面積、錨固要求、分隔縫、構造線條、托架設置等)、熱工參數及材料燃燒性能等級、防火隔離帶和防護層等措施是否符合相關標準規范規定;經審查不合格的,不得出具施工圖審查意見。
(四)施工單位對外墻保溫工程施工質量承擔責任,嚴格按照審查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和相關標準規范進行施工。外墻保溫施工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在現場制作樣板間或樣板構件,經工程參建相關各方確認后方可后續施工。施工單位對外墻保溫工程在保修范圍和保修期內發生的質量問題,履行保修義務并對造成的損失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五)監理單位對外墻外保溫工程質量承擔監理責任,嚴格執行材料見證取樣制度,對復檢發現外墻保溫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允許使用;嚴格落實外墻外保溫工程關鍵工序旁站和平行檢驗制度。凡發現不符合設計文件以及相關標準規范要求的,應要求施工單位采取有效措施立即整改,對不予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應及時報告建設單位和工程質量監督機構。
(六)檢測機構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對外墻保溫材料進行檢測,對檢測結果客觀真實性負責,不得超出資質證書范圍出具檢測報告,不得出具虛假檢測報告。應及時將不合格檢測結果和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向當地住建主管部門報告。
(七)外墻保溫系統供應單位應對產品、材料質量負責,提供外墻保溫系統型式檢驗報告(包括耐候性、抗風壓性以及配套組成材料的名稱、生產單位、型號規格及主要性能參數)、出廠檢驗報告和使用說明書(包括生產企業名稱、產名、規格、型號、性能、生產日期等)。應加強生產、檢驗和運輸管控。
三、切實加強外墻保溫工程監督管理
(一)各地住建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外墻保溫工程監督管理,督促工程參建主體嚴格按照本通知要求落實相應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對發現外墻保溫工程設計不合規、系統不匹配、材料不合格、質量不達標、性能等級不符合的,及時公開曝光,依法嚴肅查處。
(二)設計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外墻保溫系統及組成材料設計深度和施工圖審查質量的監督檢查,對違規行為責令整改,并納入重點監控名單。
(三)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加強對外墻保溫工程參建各方質量行為、實體質量和工程資料的監督抽查,督促房地產開發單位及時公開住宅外墻保溫質量信息,對外墻保溫工程驗收加大抽查力度。
(四)建筑節能管理機構應按照《湖北省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和相關規定,及時發布外墻保溫技術和產品信息推廣目錄,加強宣傳、培訓和示范,組織開展外墻保溫系統質量安全承諾制度試點。
(五)本通知自2021年X月X日起實施,在此之前已通過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但尚未施工的,宜由建設單位委托原設計單位按本通知進行設計變更;對正在施工的項目,參建單位要切實執行相關標準規范,確保外墻保溫工程質量安全。
附件:外墻保溫工程技術要點(試行)
一、高性能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板)自保溫系統
(一)高性能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板)自保溫系統及材料的性能應符合湖北省地方標準《高性能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自保溫系統應用技術規程》DB42/T 743、《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GB/T 11968、《蒸壓加氣混凝土板》GB 15762標準。當參數不一致時,取最優值。
(二)墻體自保溫系統非承重墻體應選用高性能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板),采用干法施工、薄層抹灰施工工藝,高性能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厚度應符合節能要求,且厚度選用應不小于250mm。
(三)高性能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A3.5,干密度級別不應大于B05,干燥狀態的導熱系數不應大于0.11[W/(m·K)]。
(四)板(塊)墻體自保溫工程宜選用涂裝飾面(彈性涂料)。
(五)高性能蒸壓加氣混凝土墻體防水層應采用5mm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其性能指標、構造等應符合《建筑外墻防水工程技術規程》JGJ/T235的要求。
(六)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自保溫系統設計應符合現行標準《高性能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自保溫系統應用技術規程》DB42/T 734 的規定。蒸壓加氣混凝土板自保溫系統設計應符合現行標準《蒸壓加氣混凝土制品應用技術規程》JGJ/T 17的規定。
(七)墻體自保溫系統熱橋部位(框架柱、異型柱、梁和剪力墻等),采用外側保溫時應選用高性能保溫板,采用內側保溫時,可選用高性能保溫板或無機輕集料保溫砂漿,保溫板宜選用B03級或B04級。
(八)保溫板厚度宜為50 mm,當內側采用無機輕集料保溫砂漿作為熱橋局部保溫時,其保溫層厚度應不大于20mm,保溫板(層)與自保溫墻體部位的連接界面應完整、齊平。
(九)保溫板與基層墻體粘貼拉伸粘結強度不應小于0.5MPa,且采用全面積粘貼,當保溫板長度不大于300mm時,每塊保溫板上的φ10錨栓數量不應少于1個,當保溫板長度大于300mm不大于600mm時,每塊保溫板上的φ10錨栓數量不應少于2個,錨栓距保溫板端部應不小于100mm,錨入基層墻體深度不少于50mm。
(十)當熱橋采用外側貼砌保溫板時,保溫板每二層或高度每6000mm應設置托架。托架的設置應結合抹灰層、防水層的分格縫一起設置(圖1)。托架為金屬托架,應采用不銹鋼、熱鍍鋅鋼板等材質,厚度應不小于4mm,出挑長度=保溫板厚度-10mm。
圖1 托架的設置示意圖
二、EPS板現澆混凝土外保溫系統和EPS鋼絲網架板現澆混凝土外保溫系統
(一)外保溫工程飾面材料應選用透氣性能好的水溶性涂料、砂壁狀涂料以及飾面砂漿等,且應保證與保溫系統相容,涂料的性能指標應符合外墻涂料的相關標準。飾面層涂裝材料應采用淺色材料,太陽輻射吸收系數不宜大于0.70。
(二)當采用B1級保溫材材時,防火隔離帶的設置、設計與施工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和《建筑外墻外保溫防火隔離帶技術規程》JGJ 289的規定。防火隔離帶高度不應小于600mm,且與外保溫系統一體化施工。
(三)現澆混凝土外保溫系統的保溫工程技術要求應符合《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標準》JGJ 144-2019的規定。
三、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系統
(一)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系統及材料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
1.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系統用保溫材料的厚度應根據節能設計要求確定。
2.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系統的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
3.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系統用連接件宜選擇纖維增強塑料(FRP)連接件或不銹鋼連接件。纖維增強塑料(FRP)連接件性能指標應符合《預制保溫墻體用纖維增強塑料連接件》JGT 561的規定。不銹鋼連接件性能指標應符合《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用金屬拉結件應用技術規程》2520 T/BCMA 002的規定。如采用其他材料或工藝的連接件,應有可靠依據并經過論證。
4.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系統中接縫用密封膠應采用耐候性密封膠,其性能應符合現行標準《混凝土接縫用建筑密封膠》JC/T 881的規定,密封膠的背襯材料宜選用聚乙烯泡沫棒,其直徑不應小于1.5倍縫寬。
(二)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系統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系統的保溫材料燃燒性能和系統耐火極限應符合現行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的規定。
2.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系統熱工性能應滿足設計要求,保溫材料厚度應符合建筑節能要求,且不宜小于40mm。
3.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系統的制作、存放、運輸與安裝應符合現行標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GB/T 5123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1、《預制混凝土構件質量檢驗標準》DB42/T 1224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程》DB42/T 1225的有關規定。
4.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系統的驗收應符合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 5041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程》DB42/T 1225的有關規定。
四、保溫裝飾板外保溫系統要求
(一)保溫裝飾板外墻外保溫系統各種組成材料應有系統供應商配套提供,配套材料、配件應與保溫裝飾板外墻外保溫系統性能相容,并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現行標準的有關規定。
(二)保溫裝飾板單位面積質量應小于20 kg/m2。使用高度應根據系統抗風壓性能實測值驗算確定。
(三)保溫裝飾板采用粘貼式安裝方式,保溫裝飾板應帶水泥基背襯。金屬面保溫裝飾板宜采用企口式,可采用粘結式安裝方式也可采用掛板式安裝。
(四)保溫裝飾板保溫芯材應采用模塑聚苯板(EPS板、033級、B1級)、巖棉條(A級)、熱固復合聚苯乙烯泡沫保溫板(A級、G型05級)、無機復合聚苯不燃保溫板(A級、G型05級),其保溫材料性能指標,模塑聚苯板(EPS板、033級、B1級)應符合JGJ144的要求,巖棉條應符合《建筑外墻外保溫用巖棉制品》GB/T 25975-2018標準的要求,熱固復合聚苯乙烯泡沫保溫板應符合JG/T 536標準,無機復合聚苯不燃保溫板(A級、G型05級)T/CIEEMA 002-2020的要求。
(五)保溫裝飾板外墻外保溫系統應有相對應的工程應用技術標準,應根據選用的保溫材料,除符合本規定外還應符合下列標準:《保溫防火復合板應用技術規程》JGJ/T 350-2015、《保溫裝飾板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JG/T 287-2013、《保溫裝飾板外墻外保溫系統工程技術規程》DB42/T 1107、《保溫裝飾板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導則》RISN-TG028-2017。
(六)保溫裝飾板外墻外保溫工程應進行連接安全設計(抗風荷載設計)、防火安全設計、節能設計、主要構造節點設計,抗風荷載設計資料應包括設計計算書、系統構造詳圖(繪制立面排版圖、門窗洞口、陰陽角等排板圖、陰陽角部位、門窗洞口、凸窗部位、女兒墻部位、勒腳部位、變形縫、系統變形縫、穿墻管道、落水雨水管部位、雨篷、遮陽板、空調板、裝飾線條等部位的構造節點詳圖)和系統性能以及各組成材料的性能指標要求。
(七)保溫裝飾板外墻外保溫工程,采用非金屬裝飾面板的保溫裝飾板建筑高度不宜大于54m,當建筑高度(H)54<H≤100m時,宜采用金屬飾面保溫裝飾板。
(八)錨固件材質應為應采用不銹鋼、熱鍍鋅鋼板沖壓成型或鋁合金模具擠出制成,與墻體固定的L形托件,寬度不應小于40mm,公稱厚度不宜小于2.0 mm,“干”字形連接件、“T”形連接件、蝶形連接件件、L型托件, “干”字形連接件、“T”形連接件、蝶形連接件等與L型托件接觸面應有防滑齒,緊固螺絲應加彈簧墊片,防止不銹鋼螺絲松動脫落。其機械性能、尺寸及公差應與工程設計要求相符。
(九)采用金屬固定件進行輔助機械固定的保溫裝飾板外墻外保溫系統,固定件應固定在保溫裝飾板的面板上,不應將錨固件設置在保溫層中或飾面層與保溫層之間,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保溫裝飾復合板飾面防護層采用纖維增強水泥壓力板、纖維增強硅酸鈣板的外墻外保溫系統,輔助機械固定件應采用面板側邊“銑邊壓錨”的方式固定,不應采用側邊開槽插入金屬卡件的固定方式;
2.采用“干”字形錨固件板邊卡錨,有效卡入長度不應小于6mm,且應預留非金屬面板因熱脹冷縮產生的縫隙,采用卡槽插錨插入深度不小于15mm。
3.背面粘結U型條卡槽的非金屬面板應保證其有效使用年限保溫工程同壽命。
(十)保溫裝飾板每塊板尺寸不宜超過900mm×600mm。
(十一)采用掛板式安裝金屬保溫裝飾板時,為了保證熱工性能,其保溫裝飾板背面每塊板四周應做封閉處理,板與板之間不應形成貫通的空氣層,掛板式安裝龍骨與金屬保溫板連接處應做斷熱橋處理。
(十二)保溫裝飾板安裝方式采用粘貼+錨固安裝方式時,應采用條粘或滿粘法施工,粘貼面積不應小于95%,門窗洞口、墻角、墻邊、陽臺、雨篷、檐口、遮陽板、空調板、邊棱處的裝飾線條等突出構件部位及尺寸小的保溫裝飾板應采用全面積粘貼。
(十三)保溫裝飾板的預制、復合、切割、開槽及封邊處理應在工廠完成,如果少量保溫裝飾板確實需要在施工現場進行切割、開槽、封邊處理的,應采用專用機具和設備,施工現場避免使用手持式工具進行加工制作。
(十四)保溫裝飾板外墻外保溫工程保溫材料厚度EPS(033級)板厚度不宜大于50mm,其他A級保溫板厚度不宜大于60mm,保溫芯材最小厚度不宜小于30mm。
五、薄抹灰外保溫系統
(一)薄抹灰外墻外保溫工程保溫材料宜選用有機型復合板為雙面水泥基模塑聚苯板(EPS板、033級、B1級),無機型保溫復合板為雙面水泥基巖棉條,無機保溫板為無機復合聚苯不燃保溫板。(注:本規定的復合板指:雙面水泥基保溫復合板,是以無機或有機(B1級)為保溫芯材,兩面輔以厚度0.7mm玻纖增強性水泥基卷材為面層,在工廠生產線高壓發泡熱合、一次成型的復合保溫板。其特點,具有優良的抗凍融、抗飾面開裂、抗曲翹形變能力,背襯材料采用玻纖增強性水泥基卷材,使復合板與基層墻體的連接成為同質相連,固定安全可靠,對于有機保溫材料可提高系統的防火性能,降低了火災風險)
(二)雙面水泥基模塑聚苯板(EPS板、033級、B1級)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應符合《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標準》JGJ 144和《建筑外墻外保溫防火隔離帶》技術規程的要求,雙面水泥基巖棉條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應符合《巖棉薄抹灰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標準》JGJ/T 480的要求,無機保溫板為無機復合聚苯不燃保溫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應符合《無機復合聚苯不燃保溫板應用技術規程》T/CIEEMA 002-2020的要求。
(三)薄抹灰外墻外保溫工程飾面材料應選用透氣性能好的水溶性涂料、砂壁狀涂料以及飾面砂漿等,且應保證與保溫系統相容,涂料的性能指標應符合外墻涂料的相關標準。飾面層涂裝材料應采用淺色材料,太陽輻射吸收系數不宜大于0.70。
(四)薄抹灰外墻外保溫工程的設計應根據建筑類型、高度,所在地區等條件選擇適宜的外墻外保溫系統,不得更改系統的構造和組成材料,工程建筑高度不宜大于100m。
(五)復合巖棉條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應選用雙網構造,錨栓應壓在底層耐堿網布上。
(六)嚴禁窗臺下口安裝保溫板裝飾線條。
(七)采用B1級保溫芯材的薄抹灰外墻外保溫工程,首層防護層厚度不應小于15mm,應采取有效的構造措施保證不開裂、不脫落。其他層不應小于5mm且不宜大于6mm,并應在外保溫系統中每層設置水平防火隔離帶,防火隔離帶高度不應小于600mm,且采用全面積粘貼。防火隔離帶的設計與施工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和《建筑外墻外保溫防火隔離帶技術規程》JGJ 289的規定。
(八)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保溫層的設計最小厚度不應小于30mm,最大厚度不應大于60mm。
(九)薄抹灰保溫系統應采用滿粘法施工,保溫板與基層墻體有效粘貼面積不應小于保溫板面積95%,并使用錨栓輔助固定,且錨栓數量、保溫板粘結面積應滿足設計要求,門窗洞口、墻角、墻邊、陽臺、雨篷、檐口、遮陽板、空調板、邊棱處的裝飾線條等突出構件部位200mm范圍內應采用全面積粘貼。每塊保溫板尺寸宜控制在600mm×450mm左右。
(十)薄抹灰外墻外保溫工程應進行連接安全設計(抗風荷載設計)、防火安全設計、節能設計、主要構造節點設計,抗風荷載設計資料應包括設計計算書、系統構造詳圖(繪制立面、門窗洞口、陰陽角等排板圖、陰陽角部位、門窗洞口、凸窗部位、女兒墻部位、勒腳部位、變形縫、系統變形縫、穿墻管道、落水雨水管部位、雨篷、遮陽板、空調板、裝飾線條等部位的構造節點詳圖)和系統性能以及各組成材料的性能指標要求。
六、內保溫系統
(一)內保溫工程應防止火災危害,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的規定,飾面材料燃燒性能等級要求應符合《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的規定。
(二)內保溫工程用于廚房、衛生間等潮濕環境時,應具有防水滲透性能。
(三)外墻內保溫設計應做好室內裝修設計,布置墻體上設備管線、開關、接線盒、窗簾盒、懸掛構件等。應符合《外墻內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T 261的規定。
(四)無機輕集料砂漿保溫系統只適用于局部位置的內保溫處理,如廚房、衛生間、外墻內保溫系統熱橋翻包、門窗洞口上口、下口、側口等局部內保溫系統。(見圖2)
圖2 無機輕集料保溫砂漿適用部位
七、幕墻保溫系統性能要求
(一)幕墻保溫隔熱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并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
(二)透明幕墻保溫系統選用巖棉板時,應選用TR10及以上板材,其性能指標應符合GB/T 25975-2018的要求。
(三)幕墻設計應有結構計算書和熱工計算書。
(四)建筑幕墻中透光幕墻和非透光幕墻的熱工性能指標應按照《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 50176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的規定計算,并應滿足主體建筑的熱工設計要求。
(五)有熱工要求的金屬幕墻、石材幕墻、人造板材幕墻及非透光的玻璃幕墻等,面板背后應設置不燃材料保溫層,保溫層的熱阻不應小于1.0[m2·K/W]。保溫材料應采取防水、隔汽措施。防水層應設置在保溫材料的室外側,隔汽層應設置在保溫材料的室內側。
(六)應用在封閉式幕墻中的薄抹灰系統宜采用單層玻纖網。
(七)外墻內保溫系統的熱工和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有機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或難燃材料做防護層,且防護層厚度不應小于10mm,不應采用抹面膠漿做10厚的保護層。宜采用粉刷石膏8~10mm厚橫向壓入玻璃纖維網布,涂刷2mm專用粘結劑再壓入一層耐堿網格布;
2.外墻熱橋部位內表面溫度不應低于室內空氣在設計溫度、濕度條件下的露點溫度,必要時應進行保溫處理;
3.外墻內保溫系統內部應進行冷凝受潮驗算,必要時應設置隔汽層;
4.衛生間等潮濕環境或飾面層為面磚時,應采用膠粘劑,外墻內保溫系統采用膨脹;⒅楸厣皾{不宜貼面磚,如需貼面磚應采取加強措施;
5.熱橋部位的翻包,不應留有高差,應采取措施進行平整處理。
6.內保溫基層墻體應具有防水能力。
(八)內保溫工程應按照經審查合格的設計文件和經審查批準的施工方案施工,并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施工前應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必要的實際操作培訓。
(九)內保溫工程施工前,外門窗應安裝完畢。水暖及裝飾工程需要的管卡、掛件等預埋件,應留出位置或預埋完畢。電氣工程的暗管線、接線盒等應埋設完畢,并應完成暗管線的穿帶線工作。
(十)當施工電氣線路采取暗敷設時,應敷設在不燃燒體結構內,且其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30mm;當采用明敷設時,應穿金屬管、阻燃套管或封閉式阻燃線槽。